189 8069 5689

线上教育狂欢与隐忧:嗨学网等机构诱导式消费乱象丛生

目前成都创新互联公司已为上千余家的企业提供了网站建设、域名、虚拟空间、网站改版维护、企业网站设计、昆明网站维护等服务,公司将坚持客户导向、应用为本的策略,正道将秉承"和谐、参与、激情"的文化,与客户和合作伙伴齐心协力一起成长,共同发展。

原标题:线上教育的狂欢与隐忧

在线教育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,大量原本以线下为主的校外培训机构,为了生存迅速转战线上。但是另一方面,由于相关法规、管理制度尚不完善,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也面临很多困扰和问题。

今年2月,4岁女孩米亚(化名)所报英语教培班的中教老师(培训机构中辅助外教授课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老师)索菲亚打来电话,通知米亚妈妈下载了一个在线教室的软件,并给了一串属于米亚的课堂码,只要按照步骤输入进去,小米亚的视频头像就可出现在线上课堂里,待外教和其他三个孩子也都显示在线后,小米亚的第一堂线上英语课就开始了。

小米亚就是如此成为疫情期间上千万报名在线教育人数中的一员。

在线教育顾名思义,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。通过网络,学员与教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开展教学活动,且不受时间的限制,可以随时学习。在线教育的形式较多,《2020中国K12在线英语发展蓝皮书》引用的数据显示,2013年到2016年,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,分别在K12教育(教育类专用名词,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,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)、少儿英语培训、职业培训、素质教育等细分领域全面开花。2017年,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已达1917亿元,预计到2020年末,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3150亿元。

“索菲亚”们的苦恼

索菲亚告诉记者,是疫情期间不断增长的受众人数和市场规模让公司领导意识到,必须从线下转线上,或是准备好“两条腿走路”,才是如今的生存之道。

她是在大年初六的时候接到公司建群启动突发项目通知的,2月3日,免费线上课正式开课。索菲亚认为,当时的免费是疫情发生初期机构为稳住人心和吸引客流的手段,她形容当时的心态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因为谁也不清楚受众的接受程度会如何。

两轮课之后,反馈来了,有家长直接提出了退费的要求,理由是“这种形式的线上课不适合小孩子,会影响视力,吸收效果也不好,家长更没时间没精力来看住电脑前的小孩”。更艰难的沟通还在后面,自从线上课开始了收费后,有部分家长并不愿接受线上开课这种形式。有个男孩家长不仅不同意自己孩子线上上课,还要求原教师、原班集体不能进行网上授课,以免自己孩子无法跟上班级进度。

其实,不仅索菲亚所在这一家机构感到了吃力,就连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在自己公众号文章中写道,转线上课后,“我每个神经都紧绷着,唯恐系统崩溃掉。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并不容易,首先是新东方的在线系统并没有准备好,其次新东方线下老师大部分没有线上的教学经验,再者,家长和学生是否愿意线上上课也是个问题”。新东方尚且如此,索菲亚们所在的中小型机构更难。

精锐教育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张熙就曾预言,“一年内至少60%的在线教育公司会倒闭。”而如何程度降低退费率、想办法稳住甚至增加现金流,确保出现退费时不至于资金链断裂,是在线教育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早在今年2月,著名教育学者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就曾客观分析过,他认为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培训机构的“火爆”局面仅仅是表面的风光,而当免费的营销大战结束,如何让引流的免费用户,继续留下来买单,才是关键所在。这一切取决于在此期间用户对在线教育的体验。

丛生的乱象

4月,上海市消保委联合多家机构在上海、北京、深圳三城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,由于培训机构对相应信息公开不足等原因,对于教育培训消费,有65.8%的家庭表示遇到过“非常不满意”的问题。

乱象一:诱导式消费。这几乎是一些在线教育机构的“通病”,以嗨学网为例,一位加入了接近500人的维权QQ群里的王先生,于2019年6月里在嗨学网上报了二级建造师班在线课程。王先生称,嗨学网的广告说“考前做三套试卷、包含90%的考点、考不过退费”。王先生一共支付了4498元,报考了两项课程,2019年11月9日,他参加了考试,2020年3月出了成绩,得知自己未通过考试,王先生于今年4月里联系嗨学网沟通退款事宜,对方却以其不符合退费条件为由拒绝。

天眼查数据显示,2019年7月9日,嗨学网就因“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”,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罚款20万元。此前两年,嗨学网已因同样的“虚假宣传”问题,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反复处罚6次,累计罚款共计7万元。

乱象二:轰炸式推销。网友“月色温柔”等人曾遭受过嗨学网销售人员不遗余力的“电话轰炸”,他表示,自己是在2018年5月接触了嗨学网课程,发现课程不适合自己,婉拒了对方。谁知,该网站工作人员连续两年给他打电话。微博上,此类内容能搜出30余条,而打开后,很多评论里反映的也是无数的同类情况。

乱象三:预付式消费隐患多。在线教育机构预付费、超长跨度付费现象也饱受诟病。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发布规定,要求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,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。但记者体验了解到,有关职业教育、兴趣学习在内的在线教育机构,依然打出“购买课程越多,优惠力度越大”的口号。由于预付款使用周期长,消费者与商家信息不对称,经营者一旦出现平台倒闭、跑路等情况,消费者的预付费就可能有去无回且很难追讨。

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冯念文认为,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,“对于在线教育,法律并没有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、标准、职责等作出具体规定,存在多头监管、监管不力等问题”。

乱象四:资质问题混乱。“调查显示,在绝大多数非学历在线教育培训经营者的合同文本中,仅有对消费者的义务设定,而少有对经营者的实质性义务设定。尤其对最为重要的培训质量问题基本没有涉及;对消费者违约责任的设定既全面又严格,而基本没有对经营者自身违约责任的设定。”冯念文介绍。

之所以出现这些乱象,熊丙奇认为,目前很多的在线教育机构完全脱离了“做教育的教育”的初衷,滑向“做生意的教育”的方向,“资本炒作之下,许多在线教育机构不唯优质内容而论,取而代之的是过度包装、虚假宣传,把没有资质的说成有资质,把刚毕业的说成有教学经验,至于教学内容,有的仅仅是把线下教育直接搬到了网上,采用灌输模式,个性化、交互性差,课程质量不佳且同质化严重”。

监管之路

今年两会期间,推动在线教育市场合规发展也是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提交了一份《关于全面整治互联网在线教育培训市场乱象的建议》,针对性地对于线上教育市场乱象整治提出建议。杨杰建议,对同一个培训机构,在各维权平台或监管部门遭投诉累计达到一定数量次数的,就必须责令其停业整顿,对屡教不改的,应撤销其经营许可给予关停处罚,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。同时,杨杰认为应加大对违规培训机构虚假宣传的惩治力度,实施巨额罚款。并对其建议诚信档案,从而减少因不诚实销售引起的矛盾冲突,从源头解决问题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碧霞则建议积极推动在线教育立法,建议司法部门积极修订和完善涉及教育、互联网和文化传播方面的法律法规,尤其要出台专门针对在线教育的管理办法,确保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治理有法可依、有章可循。

事实上,早在2018年8月22日、9月3日,教育部就先后发布了《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》和《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》,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吹起校外教培整治行动号角。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,整个2018年,全国共摸排40万所校外培训机构,发现存在问题的机构27.3万所,已整改24.8万所,整改完成率达到90%。

2019年7月15日,为进一步整顿在线教育企业乱象,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》(下文简称《意见》)正式对外发布。《意见》明确,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;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立全国统一、部门协同、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,基本形成政府科学监管、培训有序开展、学生自主选择的格局。

备案审查是关键

尽管用户、监管部门多次呼吁建立健全更良好的行业环境,但在线教育行业如何由高速走向高质的发展,仍是当前一大问题。

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认为,在校教育机构之所以监管难,原因是“目前在线教育机构技术上归工信部门管理,内容上又是教育部门管辖,注册又要在工商部门,三个部门各管一部分,容易出现各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,反而形成监管空白。”因此,刘俊海认为,各部门之间在各司其职之时,更要统一监管思想和尺度,铸造监管合力。此外,他还建议,在线教育机构行业内部也要制定规范,通过行业内部健康竞争,推动在线教育机构的发展。

熊丙奇则认为,实施备案审查制度是规范线上培训的关键。“以前,我国对培训机构的监管,主要强调资质审查,而忽视备案审查,因此出现具有资质的机构,却违规经营,以及一些机构由于没有合法资质,游离在监管之外的问题。实行备案审查制,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。”

“比如《意见》提到,聘用外籍人员需符合国家有关规定。要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、照片和教师资格证等信息,公示外籍培训人员的学习、工作和教学经历。那么,这些公示信息由谁来把关,怎么甄别真假,会不会出现线上培训机构随意给外教编一个假名,假经历的情况?这就需要实行备案审查,要求机构把所有教师信息不仅要明确公示,而且要向有关部门备案,由有关部门进行审查。”

“在实行备案审查制后,我国可以进一步调整培训机构准入门槛,包括实行工商注册,在进行教育培养时进行备案,这就把所有机构都纳入监管体系,避免因准入审批门槛过高,一些没有合法资质的机构游离在监管之外。近年来,不少破产关门、卷款而逃,以及进行完全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培训机构,基本都没有合法资质。只有调整创新监管方式,才能建立科学、严密的监管体系。”熊丙奇说。

而当法律约束、市场竞争、市场监管等多种措施并举时,在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将指日可待。


文章标题:线上教育狂欢与隐忧:嗨学网等机构诱导式消费乱象丛生
文章地址:http://jkwzsj.com/article/cgdjps.html

其他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