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 8069 5689

腾讯司晓:人工智能迈向“泛在智能”阶段-创新互联

腾讯司晓:人工智能迈向“泛在智能”阶段

7月10日,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上,腾讯集团副总裁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正式发布了《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:泛在智能》 ,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。

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,与客户深入沟通,找到靖江网站设计与靖江网站推广的解决方案,凭借多年的经验,让设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,创造个性化、用户体验好的作品,建站类型包括:网站制作、网站设计、企业官网、英文网站、手机端网站、网站推广、国际域名空间、网络空间、企业邮箱。业务覆盖靖江地区。

作为腾讯第一份全面介绍AI、阐述腾讯人工智能布局和思考的白皮书,该书从宏观背景、技术研究、落地应用、未来经济、制度保障五维度,勾勒出了“泛在智能”的全景全貌。

以下是司晓的演讲全文:

各位线下线上的观众朋友大家下午好!很荣幸参加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。2020上半年,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,一方面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空前挑战,另一方面,疫情也成为数字技术的试金石,整个社会在疫情倒逼之下进行了一场在线生活试炼。这是很难人为创造的条件,加速数字经济包括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常态的到来。今天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大家见面,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已经受住了这次考验 ,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。

未来十年,可以说是全球社会经济结构化重塑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期,也将为泛在智能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。在疫情背景下,整体经济的恢复和长周期的发展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。这为我们的人工智能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期,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应用空间。 我们认为,一个“泛在智能”的世界正在加速到来 。“泛在”包括两层含义:

第一,技术和能力的泛在。 人工智能越来越成为一种通用技术,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基础设施,促进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加速变革。

第二,应用的泛在。 工业、医疗、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都在与人工智能发生关联,各个方面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。人工智能正在泛于大众、惠于大众。

泛在智能 ”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中间层的AI新基建。就在前两天,李克强总理在贵州调研时再次强调了新基建,而且还到腾讯的贵安七星数据中心,鼓励我们要挖出数据的钻石矿。 AI新基建是新算力、新算法和数据新要素三位一体构筑的智能中台,对外提供语音、图像视觉、知识图谱等大量的AI能力,从而能够让大量中小企业降低进入智能时代的门槛

在AI新基建之上,是“智能+”的部分,这是AI发挥作用的主战场,包含自动驾驶、AI+医疗、AI+教育等等。最底层还需要智能底座的强力支撑,不仅包括5G、物联网等新连接来生成海量数据,还需要完备的安全保障,如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完善,从而让AI可知、可控、可用和可靠 ,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。

总体来看,我们国家的人工智能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,这跟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。以2015年 国家正式把人工智能纳入“互联网+”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起点,到现在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:其中,具有标志意义的是第二阶段,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写入了“人工智能”。当年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,美国互联网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,而国家在AI发展的早期,就把它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,这是很敏锐的做法。在当年7月, 国家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提出了面向2030年的全面战略部署,这是AI发展的总纲领。第三阶段,就是人工智能开始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我们认为, 第四阶段是于今年开启的,AI作为一种新基建,将肩负起更重要的角色,去推动数字转型、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。 可以说,这为“泛在智能”的到来再次按下了加速键。

得益于国家日益明晰的产业政策,人工智能也走出了概念炒作的风口,投资界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开始回归理性。我们可以看到,对人工智能的投资从单纯的追逐热点,转向更注重核心技术和应用潜力。像一些底层技术创业公司,以及落地性较强的医疗、教育、智能网联汽车等创业项目获得了更多青睐。

泛在智能,如果有“智”的话,这个智需要“智”得高效,也需要“智”得可靠 。这个“智”离不开技术的支撑。据统计,2010-2020年之间人工智能的计算复杂度,每年以十倍的速度在倍增,在这个基础上才出现这一波人工智能的发展高潮。视觉技术是计算机的眼睛,这块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了,从只重视准确度,到现在愈发注重安全和可靠性。语音技术是计算机的耳朵和嘴巴,为人机交互打开了新的重要入口,近年来人和机器的交流也越来越自然。今年的六一儿童节,我们推出了一位虚拟歌手“艾灵”,跟王俊凯、雄安小学的小朋友合唱歌曲,不仅拥有了近乎真人的声线,唱的时候还能像人一样充满感情。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上的明珠。近些年,AI Lab在很多国际比赛上取得了全球第一,微信AI也两次获得国际对话系统技术挑战赛的冠军 ,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。

疫情是一场全民被迫参与的数字化生活社会实验,成为了AI的试金石,从基础设施的完备性、数据的流通性到快速反应能力是一次国家级的数字化检阅。 在这场社会实验中,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、疾病诊疗、城市治理和复工复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。 相信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切身的感触,下面稍微展开一点:

在医疗方面,AI帮助医生在诊断环节节约了大量的时间。尤其在针对新冠疫情的治疗期间,每一个患者平均每五天做一次检查,数量非常大,有了图像识别技术的介入使得整个诊疗的时间缩短为一到两分钟,最快的是两秒钟就可以看完一个片子。如果AI技术能够把所有的肺部病变的片子读完,未来再出现另外一种非典型的肺炎,它首先就能够发出预警,因而在未来医疗防控上可以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,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。

另外,像我们在国内出差,健康码已经成为出行必备。欧美走到另外一条去中心化的路线,让大家相对自由地追踪疫情源头,不同的制度背景下技术应用呈现出不同特征。

再如,为了帮助社区防疫,避免交叉感染,腾讯推出了健康申报、人车管理、体温筛查以及智能隔离等抗“疫”功能,在全国很多小区落地。在疫情早期,腾讯优图实验室的车辆就能够对外来的车牌自动识别登记,对出入小区的湖北牌照车辆进行提示,并对一些湖北牌照但近期没有去过湖北的车辆进行白名单处理。基于腾讯优图AI识别技术,平台还能够及时发现未佩戴口罩的人员,统计社区内人员口罩佩戴情况,协助社区居民管理,降低疫情传播风险。 这些看似很小的点点滴滴,却蕴含了城市治理的大量细节 ,腾讯去年也提出了WeCity未来城市的发展蓝图,这其中具备很大应用空间。

复工复产是疫情后的首要大事,如果之前工业生产模式无人化的程度比较高,甚至进入“黑灯工厂”的阶段,那么疫情对生产能力影响就非常小,可以快速进入到复工复产阶段。

回顾历史,历史上的灾难或者瘟疫往往都伴随着科技的发展,比如说欧洲在黑死病之后进入到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。由于瘟疫带来大规模的劳动力短缺,其实人们不得以想一些技术的方法替代人力,从而使得社会的总体生产力在提升 ,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。

在本次疫情中得到初步尝试的“新在线经济”,或者“在线新经济”,或者是打引号的“无人经济”、“无接触经济”都是疫情下的特殊尝试,但使我们获得了在这些领域加速甚至跨越式的发展。之前做无人零售,单纯就是为了做“无人店”而“无人店”。在疫情期间,配送到最后一公里,甚至用无人车送最后这一公里,变成了必选项、不得不做的事。在疫情期间,小程序生鲜店铺有多倍增长,也是一个例子。过去总是担心生鲜电商的安全问题,但是在疫情阶段不得不做这件事。一旦体验到这种便利,确认了它的安全性,你可能不会放弃这种便利。这些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可期的变化。

同样,我们公司的首席探索官CXO网大为一直倡导FEW(Food、Energy、Water,即食物、能源与水),怎么样让地球以目前的资源来养活一百亿人。显然以我们现有的科技,现有的土地资源是难以支撑地球一百亿人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AI农业现在已经慢慢从实验室走出来,腾讯的AI Lab刚刚与辽宁做了一些方案的试验,展开两期种植试点。实验组与未改造的对照组相比,每亩每季提升数千元净利润。在服务业,疫情催生了非接触经济,无人零售、无人值守、物流运输等行业的非接触式服务需求大涨 ,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。

我们看到,人工智能正在带来人机协作关系的全新革命,虽然短期内一些工作类型会被替代,甚至有结构性失业的问题,但长期来看,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绝不是取代人类,而是让人从繁重的、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,解决更有价值的问题 。在这一新的协作关系下,我们认为,未来很多产业都将通向带引号的“无人经济”,但无人一定是“为更多人”。

根据观察,我们可以发现: 发展AI不是单纯的技术提升,而是要融入经济和社会价值中 。经济价值方面,人工智能助力复工复产,加速经济复苏。非接触经济和线上经济成为未来经济的新亮点,人机协作创新将进一步释放行业的生产力,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社会价值方面,人工智能正在大力推动智慧城市治理转型,提升社会资源分配效率。科技向善,让科技去解决真正的“大问题”,让科技承担起“救命”的角色,让科技为地球思考,为地球造福。

最后,用老子的一句话来总结今天的分享: “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” 。在未来,人工智能会全面深入到我们生产生活,无所不在。就像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在昨天的发言中提到的,经过这次疫情,中国已经不再有纯粹的传统产业,每个产业或多或少都开启了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进程。对于人工智能来说,这也同样成立。未来每个产业都或多或少会融入AI,当我们不再强调AI这个概念本身时,不需要专门再开人工智能大会,讨论落地场景和案例时,那个时候就是AI无处不在的时候 , 更多信息尽在振工链 。


标题名称:腾讯司晓:人工智能迈向“泛在智能”阶段-创新互联
标题链接:http://jkwzsj.com/article/gpshp.html

其他资讯